详情
分享

被咬一口可致命!万一中招,速送这些医院~

06-13 07:39 阅读 1301

贴片广告图片

“被蛇咬一口,真的会致命?”

🐍🐍🐍

近日,三亚一游客

疑似被蛇咬伤不幸身亡

消息引发广泛关注





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朱进提醒:今天,南京地区已进入梅雨季,降雨量将会明显增加,蛇类活动也会随之频繁。蛇类偏爱潮湿环境,降雨不仅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,还可能导致水位上升淹没它们的栖息地,迫使蛇外出觅食或寻找新栖息地。
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南京蛇类出没的高发期通常在8到9月,温度对蛇类活跃度的影响或许更为显著。在此提醒外出人员,务必提高警惕,做好防蛇措施。






毒蛇咬伤的“三级警报系统”


朱进介绍

根据蛇毒类型不同

咬伤后身体会发出不同等级的危险信号


神经毒(银环蛇)一级警报:伤口仅留2个细小牙痕,疼痛轻微,但2-4小时后出现眼睑下垂、吞咽困难、呼吸肌麻痹症状,如未及时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,病死率高达30%以上。


△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


血液毒(五步蛇)二级警报:伤口剧痛伴肿胀,1小时内出现瘀斑、血疱,6小时内可引发DIC(弥散性血管内凝血),导致全身出血倾向


混合毒(眼镜蛇)三级警报:兼具两类症状,伤口灼痛伴组织坏死,同时出现心律失常、休克症状,12小时内未救治者多器官衰竭风险显著增加


·


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手臂


蛇咬伤的“黄金救治时间”


朱进强调,一定要分秒必争地尽早将患者送达定点医院!

根据《中国蛇伤救治指南》,抗蛇毒血清注射时间与预后直接相关:神经毒类蛇伤(如银环蛇)必须尽早注射对应血清,否则呼吸衰竭风险指数级上升。血液毒类蛇伤(如蝮蛇)同样需尽快注射抗蛇毒血清,随着时间延迟,截肢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

蛇咬伤后野外急救三步法


01
环境评估与基础处置

原地坐下/躺下,避免跑动加速血液循环;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(至少5分钟),避免用力挤压以防毒液扩散。

如果情况许可,用手机拍摄蛇的清晰照片(重点拍摄头部、斑纹、体型);无法拍摄时牢记特征,例如“灰褐色菱形斑纹,三角形头部”,医生可根据上述特征描述判断为蝮蛇。


02
精准绑扎与固定(要牢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)

绑扎位置:伤口近心端(靠近心脏一侧)关节上方5-10cm处

绑扎力度:能插入一指为宜,每60分钟放松5分钟,避免肢体缺血坏死

固定方式:用夹板或树枝固定伤肢,减少活动

需要注意的是,绑扎处需要有明显的标记并标注绑扎时间,转运过程中需要针对性交接,避免造成二次损伤。


03
快速转运与信息传递

优先拨打120并说明:“被毒蛇咬伤,需要抗蛇毒血清”,并告知蛇的特征,便于接诊医院提前准备对应血清。


以下操作务必谨慎

朱进提醒广大市民,被蛇咬伤后,以下动作需要谨慎操作:




1.用嘴吸毒(施救者中毒风险极高)

2.切开伤口(可能引发大出血或感染)

3.冰敷伤口(低温会加重组织损伤)

4.轻信草药(延误最佳治疗时间)




市民小心“蛇出没”


朱进表示,每年“蛇出没”通常3月份开始出现,持续到11月份逐渐减少。蛇伤患者高峰期则出现在6月至9月。“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,毒蛇蛇种以蝮蛇为主,故90%以上的病例都是蝮蛇咬伤。”朱进介绍,同样是蝮蛇咬伤,不同地区、不同生活环境下,蛇毒的毒性也存在一定差异。


在南京区域内偶有蝮蛇、五步蛇等毒蛇咬伤的病例发生。在此提醒市民朋友们,不要私自饲养毒蛇,以免在饲养过程中不慎被咬伤,或因放生导致他人受伤。


专家提醒


小区居民要注意清理社区或房前屋后的枯叶杂草,搬动或清理乱木堆、枯枝枯叶或瓦砾等,应注意蛇类潜藏。


另一方面,去浅滩、沼泽、岸边、草丛玩耍时,一定格外注意蛇出没。许多人喜欢野外露营,注意避免在洞穴中、溪水旁或树荫下扎营,应选择开阔、干燥、无树枝或杂草的地方,帐篷应严密封闭,避免夜间蛇类钻入等。


毒蛇离我们并不遥远

一旦考虑到毒蛇咬伤

务必及时到相关医院就诊

即使一些病例早期症状较轻

但如果自行判断不准确

很有可能导致漏诊、误诊

以下是南京地区抗蛇毒血清储备医疗机构名单

希望大家收藏!
(点击查看大图)

来源:健康南京

辑:金 芮

校对:赵 卓

责编:宋 涛

声明:凡高淳发布微信原创稿件,转载或引用请务必注明来源及原作者!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图片
图片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图片
点分享
图片
点收藏
图片
点在看
图片
点点赞

贴片广告图片
广告图片 广告
没有更多内容了~
城市通